案例分享│解读档案技术创新案例之“基于低频次利用的金融行业凭证类档案大容量存储解决方案研究”项目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2023年度档案事业发展十佳案例评选结果,见档案那些事儿往期推文。
案例分享|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2023年度档案事业发展十佳案例评选结果新鲜出炉
受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委托,“档案那些事儿”将对年度十佳档案管理创新案例、年度十佳档案技术创新案例、年度十佳档案利用创新案例、年度十佳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案例、年度十佳优秀新媒体传播案例和年度档案工作创新提名案例进行展示。
本次带来的是年度十佳档案技术创新案例之“基于低频次利用的金融行业凭证类档案大容量存储解决方案研究”项目。
项目背景
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的保管期限由15年延长至30年。业务量的增大与保管期限的延长,对金融企业档案库房存储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99905银河官方网和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19年共同承担了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基于低频次利用的金融行业凭证类档案大容量存储解决方案研究”,旨在研究适用于金融行业档案库房纸质档案大容量存储、低频次调阅的智慧管理模式。
项目简介
《基于低频次利用的金融行业凭证类档案大容量存储解决方案研究》项目是针对金融行业纸质凭证档案保管利用业务特点,以专用档案装具及相关设备设施和信息化技术综合运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满足该类档案大容量储存解决方案。
研制了专用大容量储存设备,并依托信息化、机械化设施设备实现了档案库房无人管理,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该类档案大容量存储的库房管理模式,为实现该类档案高效率、低成本、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可行的、可复制的思路和方法。
项目亮点
1.突破了库房密集存储设备高度从3米到6.5米的技术壁垒
本项目在智能密集架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大容量智能存储设备。该设备以箱为存储单元,架体高度设计在4-6.5米之间,可根据库房现状灵活调整。
2.提升了智能密集存储设备单位体积载重
本项目中存储设备的单位体积的实体档案载重,单列最高达到14吨。
3.有效降低了实体档案存储单位面积成本
与传统固定密集架相比,在库房面积、架体尺寸、凭证箱尺寸、摆放方式都相同的条件下,经计算,1300㎡的档案库房,存储量从2.1万余箱增长到3.6万余箱,存储容量增加35%-75%,有效降低了存储单位面积成本。
4.创新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颠覆“人找档案”,实现“档案到人”
本项目实现了实体档案库房无人化管理,将智能存储设备和AGV机器人研发适配,自动巡航档案库房,实现对实体档案自动入库、上架、下架、出库、盘点等,取代人工作业,提升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5.实现了3D数字孪生安全可视化
为了实现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并辅助领导决策,该项目实现对设备、档案存储、库房环境的动态监控、运用3D数字孪生安全可视化技术,将数据与真实场景关联,把实体库房投射到虚拟场景中,达到了虚拟即现实的效果,使库房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6.优化设备网络安全接入
该项目优化设备网络安全接入方法,统一了智能设备接口及接入规范,降低了适配成本。
7.预约缓存,提升实体档案库房出入库管理效率
该项目采用人工智能、RFID、5G通讯等技术,研发了智慧库房机器人及协作系统,实现档案从生成、封装、移交接收到出入库、上下架全流程跟踪管理,提高了档案出入库、盘库等业务效率。
8.实现系统内“千库千面,数库联网”
本项目突破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运用智能物联技术,将数据与库房动态链接,可覆盖不同库房的差异性需求,实现“千库千面,数库联网”的智能管理模式,可在系统内、行业内扩展化应用。
项目应用
该项目软硬件研究成果通过在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房山库房试点应用进行了全面验证,适应性和可推广可扩展性极强,是金融行业档案工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方面的具体实践和创新性探索,对整个金融行业实施档案智能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撰文:张昆 李静
图片:李佳坤
审核:牛力
编辑:秦子涵